宣威市第四中学简介
宣威四中创办于1941年,属云南省二级一等农村完中,座落在宣威市海岱镇文阁村,占地面积110.2亩,校园总建筑面积35617m2。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现有30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2000余人。藏书五万余册。现有教职工142人,其中高级教师59人,一级教师41人,初级教师33人,高级技工2人,中级技工6人,初级技工1人。
宣威四中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丰富的文化积淀,它的前身是文阁高级小学。文阁高级小学创办于明国8年(公元1 91 9年)春,文阁高级小学的前身是羊场格木卡小学,由曾在广东省花县任县令的孔卜五还乡后而创办。孔卜五自花县还乡已年近六旬,依其宽阔耕地出租维生,因其素有声望,被推举为海岱孔姓族长,在海岱羊场的格木卡建有孔姓祠堂。他热衷教育事业,以孔姓祠堂为校址,创办高小班,历数年后,于民国8年(公元1 91 9年)春,将学校迁至文阁文庙,开办文阁两级(初级、高级)小学,校名为“宣威东区文阁两级小学”,1942年3月,在文阁高级小学的基础上创办文阁中学,李同和首任校长,现任校长陈秀双(第16任)。学校师生在民主革命过程中经常参加革命活动,学校成为革命的摇篮。1944年至1948年间,国民党抓兵打内战,有两次保长抓学生当兵,已经送到乡公所,文中师生听到消息,就集合打到保长家里和乡公所,将被抓的学生放了回来。为驱逐反动教官的奴化和法西斯教育,闹过两次学潮。1948年8月,文阁中学成立地下党支部。12月初,地下党组织派黄克非到文阁中学从事革命活动。黄克非同志牢记党组织的指示:“利用学校这块阵地,向青年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培养革命的后备力量,同时作些社会调查,掌握各阶层的状况。”黄克非同志来到文阁中学,利用讲课和课余时间,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在学生中建立“mc”(民青)的外围组织——读书会,将学生中的课外书籍集中起来,互相交换借阅。在读书会组织中,黄克非同志提供一些进步书刊,在一部分学生中秘密传阅。有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马列主义刊物,黄克非同志还团结了一批进步教师,在读书会的带动下,出壁报、组织歌咏队、剧团。1949年元旦,师生们欢度新年,首次演出了《流亡二部曲》、《擦皮鞋》、《兰芝与仲卿》等歌剧。揭露了一些社会现象,启发了群众的觉悟。1949年1月 ,文阁中学教师孔晓楼与黄竹青带领300余人起义,组成盘北游击队,后编入永昆支队二大队。新年后放寒假,文阁中学部分学生参加了在宣威省师读书的海岱学生组织的《海岱冲学生剧团》,于春节在文阁、鼠场、猪场等地进行公演、宣传、教育群众、扩大影响。主要剧目有传统花灯剧《双接妹》、宣传革命的《瞎了眼睛不当兵》,《造孽歌》等,深刻揭露了国统区人民的苦难生活状况,启发了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为1949年元霄节革命风暴奠定了群众基础。1949年3月 ,宣威解放,宣威县人民政权成立,各区乡村人民政权也相继建立,以读书会为核心的文中宣传队成立。1949年6月,文阁中学发展了第一批民青盟员,建立了第一个民青支部。黄克非同志十分繁忙,他身任文阁中学校长,又是新三区(东山、田坝、海岱)人民政权的成员,(文教科长)带着工作队活动于海岱、田坝。文阁中学宣传队在黄克非同志直接领导下,到街场和村庄进行宣传,演讲,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实行减租减息。一次文中宣传队有一个工作组到离校两公里的恒益村组织农会,向该村的地霸孔寿益进行双减,遭到地霸打手的轰打,孔寿益的小儿子拿着手枪威吓工作组,师生们手无寸铁,被迫撤回学校,打手们轰到学校,围攻工作组。黄克非同志组织师生与地霸打手进行了顽强的护校斗争,地霸打手们在师生的坚决反击和强大政治攻势下逃回了恒益村。1950年春天,轰轰烈烈的土改和征粮工作在宣威全面展开,黄克非同志领导的工作队遭到了地霸、土司的疯狂反扑,工作受到强大阻力和破坏,县委采取了果断措施,指示黄克非同志整理材料,将土司安德辉逮捕法办,并任命黄克非同志为审判长,对安土司进行公审就地枪决。三月五日(鼠场街天)召开群众大会,黄克非同志带领文阁中学师生参加公审大会,并亲自宣判安土司的罪行,验明正身,就地枪决。黄克非同志骑着大红马,亲临刑场监斩。公审宣判大会,打击了敌人的反革命嚣张气焰,推动了工作的进展。敌人在新生政权的沉重打击下进行疯狂的反扑,国民党在宣威暗藏下来的残余势力,以中统特务沈汉臣为代表的反革命活动在宣威秘密进行。4月,沈汉臣以照相作幌子,先后在海岱、宝山、倘塘,得禄等地进行反革命串联活动,煽动组织政治土匪武装,发动叛乱。5月17日,政治土匪发动反革命叛乱,凌晨六点钟,王幼柏率“反共救国军”三支队数百人袭击文阁中学,新三区文教科长,海岱工作队队长,文阁中学校长黄克非同志惨遭杀害,学校被迫停课。黄克非同志牺牲时,年仅28岁。
1958年9月,县人民政府派高永堂同志负责筹办恢复文阁中学,更名为榕峰县第四中学,秋季学期恢复招生初中4个班(1—4班)220人。1959年3月3日,榕峰县复名为宣威县,学校随之更名为宣威县第四中学。1970年增设高中部,首招高中2个班111人,学制2年。1972年,高中实行3年学制。从宣威四中创办到2017年,初中毕业151个班,毕业学生8055人,高中毕业222个班,毕业学生13320人,其中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中考成绩居全县第一名。1998年至2005年高考连续创辉煌,高考上线人数顺次为125人,146人,187人,225人,271人,286人,361人,497人,上线率顺次为66%,76.04%,78.2%,67%,69.5%,77.3%,74%,80.4%。8年累计上线2098人,上重点线397人,2004年高考突破600分大关,填补了曲靖市农村完中高考无600分以上考生的空白。从1982年至今,宣威四中高、中考成绩始终处于宣威市完中前列,先后培养了多名宣威市高考文科状元。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走上县处级、地厅级领导岗位的干部30余人,省部级多人,如孔垂柱(现任云南省副省长),余德甫(师级干部),刘俊德(某独立师政委),吴绍吉(云南省审计厅副厅长),吴锋维(正处),李启信(宣威市副市长);从事高科技工作的硕士生、博士生数十人,如李英碧(四川大学博士)、吕昌会(博士,云南省玉溪市市委常委),赵波(云南艺术学院财务处处长,博士),留美博士田志垒、冯志文、黄俊等;在国家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在编在职干部职工约6000余人。宣威四中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被曲靖市教育局领导誉为“农村完中办学的一面旗帜”,2003年、2004年获宣威市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曲靖市教学质量优秀奖,2004年获宣威市政府授予的“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学校联系多家富裕单位对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进行结对帮扶,获宣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被曲靖市教育局誉为“农村高中教育的一朵奇葩”,在曲靖市掀起了学习宣威四中办学经验的热潮。2005年评为“语言文字达标单位”,2011年评为半军事化管理学校和文明学校,2012年荣获曲靖市教育局“先进学校综合奖”,2016年9月被宣威市委市政府评为“宣威市绿色学校”和“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0年3月11日,我校高中一班毕业生孔垂柱同志带领曲靖、宣威两级领导莅临母校视察调研,召开了改扩建工作现场办公会,重新规划了校园,掀开了四中改扩建工作的新篇章。学校相继建成了新区公厕,初中部西部校舍改造工程,教职工住房,实验大楼、学生食堂、大门、公厕,篮球场和升旗台,新区主道路和田径场,校园地面绿化硬化工程等;改扩建工程累计投资5341.6万元。
四中人坚持弘扬“团结拼搏,自强不息,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四中精神,确立了“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科研为先导,以改革促发展,以管理求质量,以全面提升办学效益为中心”的总体思路,狠抓师资、生源和内部管理三要素。着力打造四中作为农村完中的办学品牌。经过几代四中师生的艰苦创业,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村完中办学模式。
宣威四中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厚爱,有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