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部分文言文虚词解析
来源:易贤网 阅读:892 次 日期:2016-12-13 16:18:19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部分文言文虚词解析”,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1.【以】

难点例释:

A:“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中的“以”字是虚词用作实词吗?“以”字实际上是“粗”右连部分,古人通过“用耜翻地”来表示“用”这个意思,由此可见,“以”字起初是个动词,属实词。用作介词是虚化的结果(许多介词是从动词转来的)。“贤不必应”中的“以”字,用的是本义。

B.在古文里,介词“以”后面的代词“之”往往被省略,“衣食所安,弗敢专业,必以分人”,介词“以”后应有宾语“之”,代前面出现过的“衣食”。这是因为在古代“以”和“之”读者相近,在说话时,往往后者被牵着“吞并”。而古人学问是口耳相传,所以学生记录老师的话时,自然也就省去了“之”。我们应该把它当为一种现象记住。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③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辩人,(《项脊轩志》)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④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连词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②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②樊哙快侧其盾以撞。(《鸿门宴》)③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已趋于亡(《六国论》)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三)助词。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以为,认为。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经。①固以怪之矣。②日以尽矣。

2.通“已”止。①无以,则王乎?

【以为】

认为,把……….当作或看作。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把……………..作为或制成。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劝学》)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

2.【因】

本义阐析:“因”字除了指“原因”、“因为”外,还当“凭借”、“按照”、“沿袭”讲,它为什么这么多意思,要怎么记忆呢?答:甲骨文“因”字像一个人卧在席上,是“茵”的初文。本义是“席子”“垫子”。由于席子,垫子之类的东西是供人们躺或者依靠的,所以“因”字可引申为“依靠”、“凭借”。如“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因此,可引申为“根据”、“按照”,如“挖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还可以表“沿袭”(凭借着原有的不加改变),如“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因”字的“原因”义,也来自“凭借”义------原因也是一种凭借,至于“因为”义,是“原因”虚化而来的。

(一)介词

1.依照,根据。①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②变法者因时而化。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依靠,凭借,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②因人之力而蔽之,不认(《烛之武退秦师》)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

3.趁着,趁此。①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②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4.通过,经由。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

5.因为,由于。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①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2.原因,缘由,机缘。①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三)动词

1.根据,①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蠢》)

2.沿袭,继续。①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3.【于】yu“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中的“于”字读音是“wu”

(一)介词

1.在,从,到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缙绅、大夫、士卒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④从径道亡,归壁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在……方面”“在…….中”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4.向,对,对于。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②鲁肃闻刘表率,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而耻始焉。(《师说》)

5.被。①均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或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超过,比。乙孔子曰:“苟政猛于虎也。”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8.给,陈涉少时,尝于人佣耕《陈涉世家》

9.按照,根据,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史记淮阴侯列传》

【于是】

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对此)(《廉颇蔺相如列传》)④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见…..于】表示被动。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高考
上一篇:虚词
下一篇:部分文言虚词
易贤网手机网站地址:部分文言文虚词解析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099533/13759567129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