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读本第二部分第七章
来源:易贤网 阅读:18111 次 日期:2010-09-24 11:05:20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读本第二部分第七章”,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第七章     邓小平理论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充分认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全面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和理论精髓,重点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民主与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一国两制”和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的理论论述。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1975年的全面整顿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为其诞生前的酝酿阶段。此后,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为标志,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在拨乱反正和初步改革中直接孕育并形成雏形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开始,也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主题并在全面改革中逐步展开、基本形成的阶段。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理论观点。

第三阶段,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经过提炼和概括而形成体系的阶段。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并概括了十二个主要观点,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科学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深刻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党的十四大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确立了这一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提出了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以后,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明确将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逐步提出并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我们党的文献先后作过一些概括。1992年,党的十四大概括为九个方面。1995年,经中央批准印发、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进一步展开为十六个方面。因此,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大体上可以说主要有十六个方面。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强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强调要抓住战略重点,争取隔几年上一个台阶,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也是一个大试验。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第七,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要正确对待和借鉴现代文明的成果,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第八,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方法,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没有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九,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定不移的方针。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第十,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强调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民族素质。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十一,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

第十二,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强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要正确处理各国党与党之间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国际形势的变化。

第十三,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用以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努力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明确规定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强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十四,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理论。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人民,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第十五,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强调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要实行战略性转变,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要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第十六,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理论。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国”是地域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新阶段”是历史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相对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我们从未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把继承与发展、坚持与创新结合起来,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新情况,提出新理论,解决新问题,不断开拓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从而极大地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精神。

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历史性转变,就是逐步搞清楚这个问题的进程。

邓小平理论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深入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我们党正是依据这种判断,确定了对外开放路线和国际战略。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并指导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公务员选调及遴选足球游戏资料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新媒体/短视频平台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099533/13759567129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1093837350(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