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1958年成立之初即设有针灸学教研室,1983年成立针灸系, 2008年4月经学校批准成立了针灸骨伤学院。
学院目前下设5个教研室(不包括附院部分),针灸、骨伤研究所,一个科研实验室,3个办公室(总支办、行政办、学工办)。现有职工55人(不包括附院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教师45人。其中正高职18人,副高职14人,博导9人,硕导1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50%,硕士学位者占90%。目前在校本科生1535人,硕士240人。博士31人,学生共计1806人。
我院目前含针灸推拿和骨伤两个学科,两个学科均属省级重点学科,均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针灸专业1983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1991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点;1996年被评为湖北省先进重点学科;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2005年成立了湖北中医学院针灸研究所;2007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附属医院针灸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十一五”重点专科;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同年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获评为湖北省第二批品牌专业;2009年10月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学科。
针推专业设立了“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针灸学会全国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挂靠及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同时系全国六版《针灸学》教材、“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主编单位、首届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获得者所在单位,是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湖北分中心。
骨伤专业由我国著名骨伤科学家梁克玉教授为首的老一辈专家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1985年起获得硕士点,1986年起每年招收5年制本科骨伤专业学生50—100人,1993年起创办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年被批准成为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起新增办七年制本硕连读班,每年招生50人,并获得博士点,同年开始招收留学生,每年6—8人。目前,本学科点拥有临床基地近100张床位,高级职称,业务骨干20人。有硕士学位者占全员70%以上,博士占20%。承担大量医疗、教学、科研及全省骨伤医生培训任务,在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活动中,已形成脊柱脊髓损伤、骨关节创伤、老年性骨关节病、软组织损伤四个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科研成果40余项,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级科研奖18项。
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前提下,针灸骨伤学院师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针灸学科已从验证传统经验向开拓新的现代针灸实质方面转化。多年来,已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0多项,其中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项,国内领先水平2项,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科研论文330余篇。骨伤学科完成科研课题20多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参加省级、国家级及国际学术交流论文60篇。在临床方面,我院施行以临床促教学,以临床带科研的一贯办学方针。目前,针灸学科临床已成为省针灸治疗中心,骨伤专业开展治疗骨科矫形、骨不连、脊髓损伤、老年性关节病及骨质疏松的研究10余年,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在省内外享有良好声誉。
近来年,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院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广开渠道,积极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2009年实现全年就业率90%以上,高于全校平均水平。自成立以来,共为社会培养输送针推、骨伤高级人才约1920余人,硕士、博士生200余人,培养的境外留学生、进修生遍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及比利时、美国、法国、新加坡、瑞士等国。
我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院里的品牌活动如 “百花齐放针骨论坛”和“临床操作技能大赛”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关注和好评。2009年“博士团赴通山医疗服务队”荣获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团队。2010年夺得首届全国大学生“华佗杯”针灸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学校新生合唱、太极拳比赛等多项活动中我院同样屡创佳绩,2009年校运动会囊括男子、女子团体总分第一;校寝室文化节囊括一、二、三奖;振兴杯足球赛获第一名。结合学科特色,院“涌泉志愿者协会”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受到校内外服务单位的多次表彰。此外,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先后有4名学生的科研成果获省级科研成果奖。
中国足彩网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