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社会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青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品格的完美,而且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是学生最直接的道德榜样,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道德高尚与否,关系到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进步和国家未来,其影响广泛而深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2008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对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修订,修订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如下∶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一节道德的一般分析
一、道德的起源
正确揭示道德的起源和目的,是加深对道德的认识,深刻把握道德本质的必要前提。道德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方式决定的。道德与政治、法律一样,源于社会存在发展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二、道德的内涵
(一)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能够通过道德判断、道德标准和道德理想等特殊形式,反映个人同他人、集体、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使人们在其与现实世界的价值关系中,明确行为方向,掌握进行道德选择的知识。道德认识所获得的这些知识,一般都被内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命令,指导人们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通过“评价——命令”的方式推动人们的行为不断地趋近和达到理想境界,从而把握现实的客观必然性和历史发展的脉搏。
(二)教育功能
道德的教育功能是指道德在社会教化方面起到的作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道德教育能使人们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增强道德信念、强化道德意志,能够培育高尚的道德理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全的道德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调节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判断、评价等方式来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活动,以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作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是一种通过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来影响、制约个体的道德行为,使社会个体与整个社会协调一致,使社会生活和谐运行的意识活动。道德行为是与他人或社会的利益相联系的行为。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