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说:“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在紧抓农业生产、农村治理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本应当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然而,由于部分政府决策忽略环境因素,加之环境立法的“城市中心主义”,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乡村生态环境受到了工业与农化学造成的严重污染,而同时,新农村改造建设过程中,村容村貌千篇一律,整齐划一,仿古建筑粗制滥造,文化遗产急剧消逝的问题直接动摇了乡村发展的根基。失去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绿色发展、生态农业变成了空话,丢掉了乡土文化,失根危机会进一步加剧。因此,要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双管齐下,加强环境保护与文化保护的力度。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保障。“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曾经不足为道的青石小溪,如今却显得弥足珍贵。要留住乡愁就要转变乡村规划建设观念,例如以旅游开发促进乡村保护。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工业污染、垃圾问题、资源问题等问题阻碍着农村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基层队环境问题的忽视,这又与政绩考核标准的设置有关;另一方面,主要在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技术、资金等硬条件的限制,在收入问题没有解决的前提下其他问题都无法得到根治。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人文元素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精神内核,因此就必须保障教育质量,提升人口素质。“治国经邦,人才为急”,推动新农村建设,首先就要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首先,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校舍、文体活动场地、教学器材用具、现代化教学设施等各方面要给予充分的财政保障;其次,要提升师资教学水平,既要提升福利待遇,吸引优秀师资,也要创造培训深造机会,培养现有教学队伍;最后,要改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以素质教育为重点,补齐城乡儿童综合素质差距,借助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狄德罗效应启示我们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作用,通过改变思想意识,提升文化素质,就一定能够影响行为实践,为打好扶贫持久战做好人才储备。
道家讲“道法自然”,就是要遵从自然发展的规律,讲“天人合一”,则是说人本来就是大自然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美丽乡村也要把握规律,抓住重点,建设生态环境和谐、文化发展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