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考试,写作总会成为考生考试的“难点”和“痛点”。写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准文章的总分论点,确定起整篇文章的框架和脉络,然后往里面去扩充内容和素材,写出一篇文章。那么在事业单位的写作考试里面,总、分论点的来源于何处呢?
相对于省考、国考的申论写作,事业单位的考试写作难度相对较低。以某省为例,考试过程中,题目的设置多以话题作文为主,一般情况会根据对材料中的某句话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干的设置是:给定材料7中谈到,“没有好的乡村教育,就不会有美丽乡村,也不会有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小康的短板就难以补齐”。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和理解,参考给定材料,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这样的一个题干,在明显不过的将文章写作的中心思想已经告知了考生。很明显,乡村教育是这篇文章的主题词,因为说了没有乡村教育,就会有后面的三个并列的后果和危害,所以重点在强调发展乡村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主题词确定是“发展乡村教育”。后面三句话是乡村教育发展所产生的的影响,在我们理论册里面,拟定文章标题可以是:主题加意义。后面三句话都是事关乡村的发展,不管是美丽乡村、城乡统筹、补齐短板,都是乡村发展的具体表现。所以,标题可以拟定为:“发展乡村教育助推乡村发展”。后面三句话,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三个分论点的段旨句。一样还是要以“乡村教育”作为主题词。写出三个主题+意义的段旨句,文章也就成了一篇阐述意义的文章,文体上就属于政论文了。所以文章的写作框架即为:
标题:发展乡村教育 助推乡村发展
分论点一:发展乡村教育,建设美丽乡村;
分论点二:发展乡村教育,实现城乡统筹;
分论点三:发展乡村教育,补齐小康短板。
故此,对于事业单位的写作,考生一方面要全面的把握材料的内容,另一方面,还要对于体感给出的关键信息进行筛选,进行过滤,找出有效的关键信息,正确、准确的罗列出文章的总、分论点,写出和命题人命题意图相匹配的文章,才能具备向高分靠近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