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概述】
本是一盒仅售7.8元的婴儿痉挛症常用药,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踪影,黑市上却卖到数千元。关键时刻一些能救命的廉价好用药在现实中却成为“孤药”,廉价救命药可谓“一药难求”。过去几年,“药荒”轮番上演:2011年,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出现全国性紧缺;2012年,治疗心脏衰竭的抢救用药“西地兰注射液”短缺;2013年,治疗甲亢的“他巴唑”断货;今年,心外科用药“地高辛片”断供和化疗药“放线素D”的缺货……这些短缺药品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价格便宜。不幸的是,这些药,还都对某些疾病疗效显著,甚至不可或缺。越来越多廉价救命药的消失也成为了一个“民生之痛”。
【预测题目】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7块8廉价药难求现状,原本一盒仅售7.8元的注射用促皮质素,在黑市上价格却被炒到了4千元,一般来说,廉价药在市场上应该很受消费者欢迎,但目前却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少好用的廉价救命药竟遭遇退市危机。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近年来,每年都有廉价药品的消失。集疗效突出、价格低廉等优点于一身,理应得到公众、医院、药企、政府欢迎,廉价救命药却遭遇退市危机,不得不说,廉价救命药缺货本身已成为一种常见病与顽疾,是横亘在病人面前的心头大患。无药可治固然可悲,但更大的悲剧是有药可治但药已断货。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予以重视,挽救廉价救命药品,将人类目前已有能力制服的疾病祛除净尽。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探寻其原因。一方面,尽管药价已经放开,许多廉价救命药属于医保报销药品,不能随意涨价,而药品生产的成本却日益增高,药企没有利润,缺乏生产动力。另一方面,在“以药养医”背景下,医院倾向于选择效果类似的高价药,比低价药有利可图。此外,药物定价机制还不够完善,鼓励研发新特药的举措被钻空子,许多廉价药被披上“马甲”充当新药,价格却涨了好几倍。当然,需求量小也成为某些廉价药消失的原因之一,药厂没有生产的积极性,流通环节及医院也没有购买的积极性。廉价药的价格短缺、价格飙升甚至是退市,不仅给病人带来经济上的压力,还增加了很多看病的风险,如替代药品的不适应、海外代购的不安全等等。
在廉价救命药断供这个问题上需要多管齐下:第一,政府部门应该指定某些药企生产不可替代类廉价救命药,按产量、成本综合测评,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以提高其生产积极性。同时对用量不确定但又具不可替代性的易缺廉价药,建立国家储备制度。这样的定点生产、专门储备可以解除医院因用量少、易过期而不愿储备的后顾之忧,也有利于整合资源,跨省调配。第二,监管部门应该更新观念更新:在既往的监管工作中注意力集中在整治假药及不规范的医药市场方面。其实,因药企过度趋利造成的廉价药频频断供,其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丝毫不亚于假药泛滥。第三,国家应加大医院的财政补助,承担起政府办医的责任,破除“以药养医”的体制。
相信只要药企真心实意兑现做“良心药”的承诺,加上国家的政策支撑、适度调节及强力监管,廉价救命药频频断供的难题应该不难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