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因监管“缺位”,不少地方村委会公章被村干部装进了“口袋”,由此产生乱盖章、人情章等公章上的腐败问题。2017年初,有记者走访河南省部分地市发现,一些乡镇矫枉过正,权力“越位”,“放错位置的村委会公章”又被“挪了窝”,到了乡镇政府“柜子”里,成为乡镇政府“代管”的对象,有的已长达5年之久。
【解析】
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掌大印”、“拿印把子”几乎成为当官掌权的“代名词”。从村民不请吃难以盖章的痛苦,到村委会乱盖章、人情章的现状,让村委会公章沦为了“别在裤腰带上的权利”,成为基层腐败的“主角”。如何管好印章,管住权利,成为了各级乡镇政府的“头等大事”。
为遏制农村腐败,各地乡镇政府从加强“村帐乡管”的包办式管理,到“村章乡管”的垄断式管理,无不体现了乡镇政府治腐的万般无赖与良苦用心,其初衷本是好的,其为民的用心更是显而易见。
“村章乡管”绝非农村治腐的“良策”。遏制农村腐败,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村级自治管理制度,细化村级公章、经费使用的制度,补齐制度的“短板”方是上策。其次,加大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大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力度,让村民对权益一清二楚,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才能织好监管的“天罗地网”;最后,建立健全村级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从人财管事等方面细化管理、注重考核、强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