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关键环节。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又是矛盾多发期,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现象,如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差距、就业歧视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归根结底就是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全民。“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公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原则,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社会权利关系的道义追求,它是围绕尊重和实现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而形成的一个多维的社会范畴,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应着力构筑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公平正义具体体现在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之中,使全体社会成员公平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果实,和谐社会方可实现。
实现社会公平,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中国足彩网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完善财政奖励补助政策,健全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着力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逐步扩大国家财政投资规模,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实现社会公平,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分配制度。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此外,还应重视第三次分配,倡导先富帮后富,鼓励发展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
实现社会公平,要完善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各项民生制度。制度具有长期性、规范性,因此,各项制度的公正合理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容绝不只是合理的财富分配,还包括切实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社会地位、文化教育、司法公正、社会救助、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就业、福利、法律等各种制度。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此,和谐社会的大好局面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