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一来,前任答应的优惠没了、谈好的条件变了、做好的规划废了……在一些地方投资经商,地方主要领导变动有时会成为一个不可控的变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合同刚签了,书记换人了;投资到位了,又说不干了。”“新官不理旧账”“后任推倒重来”,让企业利益受损、政府信誉打折,一旦形成风气,往往让当地背上失信恶名,拖累经济发展。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和生命。放眼全国,政府守信意识愈强,愈能吸引投资和人才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反之亦然。一些地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都不差,就是引不来投资、留不住人才,恐怕与这些地方长期以来没有形成重承诺、守信誉的政府诚信文化有关。
一些地方政府诚信不彰、法治意识淡薄,政策连续性差、决策随意性大,反映出一些官员权力的任性,一些地方权力还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人来政改、人走政息”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标新立异,政绩观跑偏,缺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
抓经济谋发展,要的是持之以恒,怕的是朝令夕改。一地的党政主官常有新老交接,交接的不仅仅是职务,还有发展思路、长远规划,更重要的是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责任。
治理“新官不理旧账”,主观自觉之外还要有客观约束。各地各部门要把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落到实处,既防不作为,又惩乱作为。
不管“新官”“老官”,心里都要装着一本“人民的账”,在任要算“发展账”,离任不留“糊涂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