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6年3月,永福县堡里乡一位家长反映:2015年秋季学期,堡里中心小学将该校和三多、拉木两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按成绩划分,成绩最差的学生组成了一个班级。其中,最刺痛家长们神经的,是“学校把这个班分在最差的教室,配备代课老师,像是抛弃。”
为让孩子们享受平等的教学条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划分重点班和普通班。现如今堡里中心小学却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按学生成绩划班,更让家长愤慨的是,成绩差的班,居然教室环境、老师配置等方面都是被特殊“照顾”,成绩差的班成了名副其实的“学渣班”,引起广泛热议。
深度解析
[原因分析]
在我国教育领域仍然存在“抓尖子就是抓主业”、“只要有一个孩子成大才,本校教育就成功”的思维现象。这种思维的产生可能还是和钱相关。对于学校而言,只有学生成才成名,进入名牌大学,学校名声大振,生源和教育经费才有充足保障。而尖子生的成材概率显然更大,学校一般会对其重点培养,甚至采取“特护”措施。当然,它也与小学校长这个“一把手”的教育思维相关。这个方面反映的问题是,我国教育职业化还必须往基层推进。因为在我国一些地方,中小学校长并非教育界出身,而是由其他行政岗位调任。如此一来,学校教学的功利思维或会更重。
[问题影响]
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生理成熟条件,将差生单独分班教学,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极为不利。把这些成绩差的孩子分在一个班,看似方便了学校管理,但对这些孩子来说不公平,毕竟小学阶段的孩子自制力较差,差生和好生分隔开来,很可能互相影响,发展成为更加严重的两极分化。
同时,这种过早地给孩子贴上“差生”的标签,也可能会在部分孩子身上产生污名效应,带来自暴自弃等消极影响。
这所学校肩负教育责任,却对学生区别对待,对成绩差的学生、没有关系的学生予以“二等公民”对待,这是严重的失职渎职,是对教育责任的背反。
[对策措施]
对此,教育专家认为:
一是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石,要能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是学校之间、区域之间,就是在学校里面,也不能形成对部分学生的歧视与区别对待。
二是对于那些制造教育不公的责任人,更要加强惩治力度,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沐浴在温煦的教育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