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6年3月,网曝江苏连云港市一市民“去医院看病,发现医生写的病历和处方上的字潦草难认!”的消息再次引发网民集体吐槽。近年来,全国多地曝出医生书写病历潦草随意,甚至酷似“天书”,让病患者捉摸不透。
有关于病历书写规范的问题,在舆论场中几乎早已呈现出一种“审丑疲劳”。虽然卫生部门2010年制定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病历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然而,6年来这一规章的现实效果已然有限。
深度解析
[原因分析]
“天书”病历的症结到底何在?不少人站在“专业”的角度认为,医生的就诊量太大,所以出于“效率”的原因,对于病历的书写难免“从快”、“从简”。但且不说,为了速度而牺牲“质量”始终难以让人接受,“天书化”的病历,可不仅仅是出现在现代大医院的就诊室里。无论是过去农村的赤脚医生,还是相对并不那么“繁忙”的基层卫生院,潦草的病历书写几乎是普遍现象。
某种程度上,潦草化的病历书写或许是前现代医学特质在现代的一种延伸。过去我们的医学往往伴随着一种神秘色彩,一来,出于对于“秘方”的保护,一些医生会故意使用个人化的“简写”,或是以潦草的字迹,来增加他人对药方和病历的认识难度;二来,在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方无论是从专业程度还是职业属性上,都处于一种无条件的强势地位,患者的“知情权”多被忽视,而“天书病历”反倒成了医生职业优势的一种外溢和象征。
[问题影响]
病历是医生、患者、药房三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如果病历出了问题,自然会矛盾不断。首先,患者本就因疾病而消沉沮丧,如果再无从得知自己究竟生了什么病,该吃什么药,难免会升级为对医生的愤怒,甚至会开始揣度医生的心思,加剧医患矛盾。不少网友留言猜测:“肯定是为了规避责任,出事也查不出来!”、“多有见不得光的意思!”这些直白甚至恶毒的揣度是作为求医者呼告无门的无奈。
其次,医院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药房的工作人员就一定能认出医生的字体吗?如果不认识,自然眉头一皱,而凭着主观揣度拿药,倘若出了问题谁来为患者负责?而再次去医生处询问,在本就办事难的医院里就又加重了医院的负担,也加剧了患者的愤怒情绪。
[对策措施]
教育总结,一方面,《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切实落实,严格监督,允许患者加入监督行列。电子病历也要大力推行,真正做到病历的清晰透明,这样患者才会少一些后顾之忧,不会使本就沉重的心情再蒙上阴霾。
另一方面,医生和患者都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身体上的伤害可以治愈,心理上的伤害却很难抚平。医患双方多多换位思考,从小事做起,重视细节,医患关系才能逐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