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第一二轮的复习,高考复习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如果备战得当,同学们依然可以做到有效冲刺,进而让自己的语文成绩再上台阶。这里,就冲刺阶段的复习,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一、纠正观念
进入尾声复习后,同学们容易出现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目,认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认为复习未必有用,全指望“临场发挥”。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反映,都是极不利于复习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纠正自己的观念。
后期复习,做题是需要的,但并非只有做题。首先是“题”的选择。二诊过后,各省都有针对《考试大纲》新出的模拟试题,可以有选择性地做一些,或套题,或专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其次是“题”的做法。一定要学会用“脑”做题,在做题中思考,在做题后总结,在总结后运用。这样,才能起到“借训练培养能力”的效果,否则就只能限于题海而不能自拔。
至于后期放弃复习的做法,则是完全错误的。考前一个月,状态的保持非常重要,而这种状态,来源于每天的温故知新。因此,不但要复习,而且要保证每天有一段时间的复习。比如,每天给出一两个小时的复习时间,或积累作文素材,或强化基础知识,或熟悉答题模式,等等。如此,才能将自己的最佳状态保持至高考。
二、知己知彼
语文复习中,若能做到对“己”对“彼”明了在胸,那么,复习的效果自然不在话下。
“知己”,指的是能清楚自己的备战情况,哪些知识点已经成竹在胸,哪些知识点还需再加强化,哪些知识点至今还不甚明了。比如,病句的六种类型是否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判断?文言阅读中的常见虚词是否完全掌握?根据上下文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是否完全具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表达技巧是否牢记在心?现代文阅读中的几种题型是否能够应对自如?等等。只有做到了“知己”,才能在复习中有所针对,有所指向,也才能将复习的效率最高化。
这里的“彼”有两层含义,一是《考试大纲》;二是高考考点。所谓“知彼”,就是要求大家对大纲和考点十分熟悉。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在解读《考试大纲》时,除了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还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试卷的长度、题型的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因此,对《考试大纲》一定要做到仔细研读、透彻领会,把语文高考复习的过程,变成透彻理解和扎实落实《考试大纲》的过程。
除了熟悉《考试大纲》,大家还要对高考的各考点烂熟于心,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将各知识要点融会贯通,也就是我们常说构建各考点的知识体系。以诗歌鉴赏为例,首先要知道诗歌鉴赏的几大考点,如语言、形象、技巧、情感四大类。再以其中的“技巧”为例,不但要知道“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大类,还要知道各修辞手法的作用、各表达方式的分类、各表现手法的效果,等等。
三、有的放矢
所谓有的放矢,就是强调后期复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力求在最后阶段有较大收获。如此,“的”内容就非常重要了。
其一,薄弱点。薄弱点,也就是增分点,将自己最短的一块木板增长,水桶的容量自然增大。当然了,这首先要求大家对自己的语文情况有清醒的认识,知道哪里是自己的软肋,哪里是自己最短的一块。
其二,突破点。语文的各考点中,有些考点是可以在短期内有所作为的,比如作文、诗歌鉴赏、社科文阅读等,只要方法得当,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突破,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以求得效果的最大化。
其三,重分点。在语文考卷中,分值最重的莫过于作文和现代文大阅读,占去了82分的分值,可谓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如果这两大板块得分可观,语文的总分自不待言。因此,大家在复习时可以将精力适当倾斜,让这两大块能够有很好的收获。
其四,易得点。纵观语文试题,有些考点只要稍下功夫,便可将分数收入囊中。如背诵默写,最近几年只考查教材内容,只要认真记忆,便可稳操胜券。又如病句判断,只要将六种病句的类型透彻掌握,便可做出准确的判断。
其五,调整状态。如可以把做真题的时间固定在上午9点到11点30,提前调节好生物钟,以保证高考时的良好状态。又如可以每天抽出半个小时读书看报,一来张弛有度;二来可以在看报中开拓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在读书中学习多种语言风格和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