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校的历史大多始于近代,在清末的“洋务运动”和后来的“维新运动”中,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批高等学府。前者创建的主要有由著名“洋务派”领军人物盛宣怀创办的“北洋公学”(天津大学前身)和“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的前身);后者创建的主要有“京师大学堂及其师范馆”(今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其后的“北洋军阀”时代和中华民国时代被誉为我国大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出现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大学,如由北洋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陆续创建和发展的国立武汉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大学的前身)、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西北大学等著名学府以及由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创办的私立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等著名学府和由外国教会创办的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圣约翰大学(今复旦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济大学等著名学府。
近代这些高等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有着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情境和路径,本质上是在一个反传统与否定过去的循环之中,而非立基于经验的传承。它不是中国社会内部和中国高等教育自身演进的逻辑结果,而是在借鉴外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转换而成,由于政治动荡、社会急剧变革等外在因素,高等学府在这一时期总是与民族盛衰息息相关,承担着“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
这些大学几乎培养了我国20世纪政治、文化、科技、艺术界所有的杰出人物,也为以后中国的大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中国的著名大学基本上由这些大学或者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
教育关乎民族兴衰,百年名校的历史从某一方面来说代表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社会变迁,因为紧扣历史所以倍受关注。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百年名校并不能和一流大学画上等号,在我们提出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的今天,百年名校所面临的挑战相对于普通院校恐怕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