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遗忘的原因
①消退说;②干扰说;③压抑(动机)说;④提取失败说。
(四)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
1、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
敏感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2、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6)注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四、思维
要求:
1、了解思维的特点、类型、基本过程和主要形式。
2、理解问题解决的特点、阶段、策略,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及其培养措施。
3、能联系实际,促进概念掌握,促进问题解决,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思维及其类型
1、什么是思维
2、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3、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集中(求同)思维、发散(求异)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1、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
(3)抽象与概括
(4)系统化与具体化
2、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
①概念的特征与分类;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③概念与词语。
(2)判断
(3)推理
3、科学概念的掌握
(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2)充分利用感性经验
(3)注意“变式”的使用
(4)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
(5)正确给概念下定义
(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
(7)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三)问题解决
1、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特点
(1)问题及其特点
(2)问题解决及其特点
2、解决问题的阶段
(1)提出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3、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1)启发式方法与算法式方法
(2)手段-目的分析法与爬山法
(3)目标递归策略与目标递进策略
4、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问题情景与问题表达方式
(2)联想与原型启发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个体的经验水平
(5)个体的情绪与动机
(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
(四)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广阔性和深刻性
(2)独立性和批判性
(3)逻辑性和严谨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2、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3)加强言语的训练
(4)发挥定式的作用
(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五、技能
要求:
1、了解技能、操作技能、智力技能、高原现象等概念。
2、理解技能、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特点,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一)技能及其特点
1、技能的概念
2、技能的特点
(1)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
(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3、技能的种类
(1)操作技能及其特点
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2)智力技能及其特点
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
(1)、操作的定向
(2)、操作的模仿
(3)、操作的整合
(4)、操作的熟练
2、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1)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
(2)有效练习的条件
(三)智力技能的形成
1、智力技能的阶段
(1)原型定向(训练目的,教学要求)
(2)原型操作(训练目的,教学要求)
(3)原型内化(训练目的,教学要求)
2、智力技能的培训要求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④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六、能力
要求:
1、了解能力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类型,智力测验的质量标准及其使用原则。
2、理解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智力的主要理论解释,智商的计算方法,能力差异的表现。
3、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能力及其类型
1、什么是能力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