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2015年高考第一天,江西高考舞弊案曝光。媒体记者冒充替考“枪手”,最终持假冒准考证混入高考进行考试。目前,有关部门已经介入江西高考舞弊案,江西省教育考试院联合南昌市警方开展调查核实,有关考生已经被警方控制。
2014年11月,南方都市报记者卧底了一个高考替考组织,湖北个别高校多名大学生加入,试图通过充当“枪手”牟利。7日上午,包括南都记者在内的多名“枪手”正在江西南昌一些高考点参加考试。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他们均持有由“上线”提供的具有本人照片的“身份证”、“准考证”,部分证件户籍地显示为山东。与此同时,南都记者证实这些证件信息已存于江西教育考试院系统,照片为“枪手”本人。
6月7日上午,南方都市报卧底调查组报警后,立即向南昌警方提供掌握的全部线索和材料,包括卧底人员在内的调查组成员,全力协助警方甄别替考组织成员,快速抓捕,固定证据。南昌公安局东湖分局的办案民警很拼,通宵达旦,全面部署抓捕。卧底记者和卧底调查组其他成员,也彻夜未眠,连续工作,协助警方印证线索,形成证据链。
因案件特殊,且仍在侦办中,卧底调查组暂时还不能公布全部情况,部分内容仍需保密,只能随着案件进展,逐步披露其他案情。
6月8日下午,紧急协助警方破案的工作结束后,为保证安全,包括卧底记者在内的调查组成员,分批次离开南昌。
公开报道后,卧底调查组成员收到威胁短信,车辆轮胎也遭到破坏,警方均已知晓。目前,卧底记者平安,正进行采访工作。
请根据给定材料,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议论文,要求:有说服力,自选角度,联系实际,素材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参考范文】
打击高考舞弊筑好公平底线
高考首日,一则“湖北大学生江西替考”新闻引发关注。回顾近年来的高考,类似事件屡有发生:从2000年的湖南嘉禾高考舞弊,到2008年甘肃天水集体冒名替考,再到2014年河南开封查处的大规模考场弊案……一再出现的高考舞弊案警示:在做好源头防控的同时,还应强化依法治考,对高考舞弊依法严打。
作为亿万人瞩目的全国性考试,高考是很多人改变命运的重要人生节点,寄托了数百万考生家庭的殷殷期望。以替考为代表的舞弊事件屡屡发生,既扰乱严肃的考场秩序,侵犯和损害着每一名诚实考生的权利,也会消解人们对高考公平的信心,影响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要严厉打击高考舞弊,筑好公平底线。
严厉打击高考舞弊,技术是关键。技术的不断更新,作弊的手段也更加隐蔽和高级,当年科举考试时用的蝇头小抄早已过时,代之以无线通讯、指纹复制等技术。目前,作弊手段多样化,多部门合作的防控机制、“亮剑”考场的高科技防弊技术、被全方位监控的标准化考点、记录作弊行为的诚信档案、渐趋严厉的事后处罚……共同织就了高考作弊防控网。在秀监管技术的同时,该报道也不无担忧地指出,未来的“敌人”还有很多,解决舞弊的高科技化、集团化、职业化、内部化等问题,都不是仅靠技术就能实现的。
严厉打击高考舞弊,监管是根本。在谴责替考者和被替考者的同时,高考号称“无缝监管”,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裂缝?监考者沦为舞弊帮凶,说明再先进的科技手段,也难挡金钱诱惑的“内部塌陷”。作为替考“枪手”的组织者,如何能够买通考场的监考老师,顺当通融各个环节?这些问题不查清楚,高考舞弊之风不可能杜绝。教育系统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是舞弊案成功的关键。所以,通过替考事件曝光,固然需要相关部门深入调查,给民众一个真相,让违法者付出代价。更要看到,改进高考监管,杜绝“内部人”干预的空间,才是遏制替考蔓延的根本之策。
一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在高考中舞弊,这是个人行为。但如果一群人,不仅利用监管的漏洞,而是制造监管的漏洞,那就是“系统性失守”了。一个牵涉多个环节的非法产业链上,没有任何人表现出哪怕一丝道德愧疚,不得不让人感慨这些人道德上的无感乃至麻木。高考已经成为测试社会公平的最敏感的“试纸”,高考考场上出现的任何瑕疵,都可能在公众心中引起最大的不安和不公平感。为人师者,当为人师表,见利忘义、违法犯科就该清除出教育系统;被替考的考生、在校大学生“枪手”都是舞弊案的帮凶,都应依法追究他们的相关责任,并从重严惩,以儆效尤。
在上升渠道狭窄的中国社会,古有科举制度,现有高考竞争,总有人在追求所谓“成功”的过程中,为一己之私不择手段,无视诚信和公平轻易越过底线。而制裁这些扭曲价值取向的最好办法,还是要靠严密的监管,以及事后严厉的惩处,如此才能让高考舞弊绝迹,让高考的公平性得到彰显。(115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