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共青团中央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学校,由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共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1948年成立的中央团校的基础上开办之后,与中央团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承担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历任校长均由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任,冯文彬、胡耀邦、韩英、王兆国、胡锦涛、宋德福、李克强、周强、胡春华、陆昊等同志先后兼任校长,现任校长为秦宜智同志。党委书记为倪邦文研究员,常务副校长(法人代表)为王新清教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以来,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论为“优秀”。2012年获批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国际劳工组织命名的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学校与中央编译局共建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研究基地,与北京市共建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研究院和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
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准增列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等六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目前,学校可招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点共19个,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国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青年与国际政治、社会学、刑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世界经济、金融学、数量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文化哲学、社会管理。可招收攻读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点有5个,分别为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和社会工作。
学校拥有高水平师资队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6%。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6人,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拥有北京市优秀教学名师5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1人,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3人,入选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15人。
学校的学术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在青少年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和社会工作等领域拥有一批有较高社会影响的成果及专家。学校设有青少年研究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大学生素质拓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育部高校学报名刊。
学校与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开展了多项长期的项目合作;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个高校、科研机构,在学生培养、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领域建立了良好关系,合作组织交换生项目。学校每年暑期举办Summer School,邀请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知名教授和学者授课,为中外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并组织学生在暑假赴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实习。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团中央分馆,数字化、智能化程度高,馆藏文献充足,同时是国内有特色的青少年研究信息资料中心。学校设有教学实验室21个,其中社工实验室为国内最早的专业社会工作实验室,法律诊所、模拟法庭、非线性编辑、ERP沙盘、数学建模、IT工作室等实验室配备齐全,设备先进。所有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信息化服务体系完善,运动场馆及体育设施完备。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共青团事业,培养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管理人才。毕业生的素质和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遍好评,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骨干和高等院校的知名教授。在社会有关机构发布的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中,学校排名处于前列,人才培养的品牌优势已经显现。
学校是北京市首批命名的“文明校园”和“北京市花园式单位”。近年来,学校多次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中央直属机关文明单位”、“中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中直机关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在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以实事求是、朝气蓬勃的精神,坚持走精、特、强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青年”和“政治”的办学特色,努力把学校建成国内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研究的重要基地,向着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一、招生计划
2017年,我校拟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共310名(详见附件:招生《专业目录》,具体招生名额以当年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17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7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之前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之前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3.报名参加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 报名参加社会工作、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接收推荐免试生
推荐免试生须在2016年9月20日前与我校联系,具体要求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7年接收外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四、报名办法
(一)报名方式及日期:我校参加全国统一网上报名,所有考生均需于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日期:2016年10月10日至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2016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时间及地点: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现场确认的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方现场核对并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已在网上报名的考生,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到报名点现场确认并照相。
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北京地区的考生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确认报名;外埠考生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注意:不进行现场补报,请考生于规定时间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已在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公开)及“研招网”招考公告。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高峰,避免网络拥堵。
(三)现场确认网报信息手续: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2.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确认已交费者现场采集照相,报名点打印考生信息表,考生校对无误后交回。
4.经我校审查后,凡符合我校报考条件的考生,请于2016年12月15日至12月26日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五、考试
(一)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二)初试日期和时间:2016年12月24日至12月25日,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三)初试地点: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考试。
(四)初试科目:见我校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五)政治理论、外语、数学、法律硕士专业课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其它专业课由我校自行组织命题。
(六)复试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另行通知。其中除法律(非法学)专业外,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报考的考生,复试时需另行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六、录取
硕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其中,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以上两种录取类别均须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
七、学制
我校仅招收全日制研究生,其中: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及法律(非法学)专业的学制为三年;法律(法学)、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社会工作的学制为二年。
八、学费、住宿费及体检费
(一)学费
按北京市政府批准的相关文件执行。法律硕士(非法学)为12000元/年,其余专业均为8000元/年。
(二)住宿费
5人间:750元/年;4人间(不带卫生间):900元/年;4人间(带卫生间):1200元/年。
九、考前辅导及相关资料
(一)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
(二)我校为考生提供近年专业课试题,详情请咨询我校研究生处;
(三)我校不提供业务课参考书。
十、其他
本简章中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政策相冲突,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政策执行。
十一、联系方式
单位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5号
邮政编码:100089
联系电话:010-88567500
网 址:http://yjsc.cyu.edu.cn
电子邮箱: yjsc@cyu.edu.cn
研究生招生联系部门及联系人:研究生处 刘老师 梁老师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010-88567817
青少年工作系:010-88567625
法学院:010-88567632
经济管理学院:010-88567636
社会工作学院:010-88567627
新闻传播学院:010-88567640
中国语言文学系:010-88567638
公共管理系:010-88567652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