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会计学基础(占60%)
参考书目:会计学基础(安徽大学出版社,朱继民、魏朱宝主编,第四版)
2016年会计学专升本《会计学基础》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 论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学习本章,要求了解会计发展的主要阶段,掌握每个阶段时间点;了解会计的涵义,掌握会计核算的特点;了解会计循环的步骤,掌握会计核算方法;了解会计的职能,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了解产品制造业的资金运动,掌握会计对象、财务报告目标;在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掌握可比性要求、谨慎性要求、会计假设的相关内容;学习会计基础时,应掌握权责发生制及其应用。
二、考核内容
(一)会计与社会环境
1、会计发展的主要阶段 2、会计的涵义
(二)会计的基本概念
1、会计的职能 2、会计对象 3、会计目标
(三)会计的假设与会计基础
1、会计基本假设 2、会计基础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 6、重要性 7、谨慎性 8、及时性
(五)会计循环
1、会计程序(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 2、会计循环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我国企业会计要素的划分,重点理解和掌握每个会计要素的的涵义及其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中各会计要素的影响,了解会计等式的意义。
二、考核内容
(一)会计要素
1 、资产 2 、负债 3 、所有者权益 4 、收入 5 、费用 6 、利润
(二)会计等式
1 、会计基本等式与扩展等式
2 、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影响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科目的涵义,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和科目分类,掌握常用的会计科目;了解账户的分类,掌握账户的概念及其基本结构,理解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区别。
二、考核内容
(一)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的概念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3、会计科目的分类
(二)会计账户
1、账户的概念 2、账户与会计科目的根本区别 3、账户的基本结构
4、会计账户中金额指标之间的关系
(三)会计账户的分类
第四章 复式记账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与方法。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复式记账的特点,掌握复式记账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及其运用。
二、考核内容:
(一)复式记账原理
1、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及其特征
2、复式记账法的种类及其理论基础
(二)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的内容(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账户结构、试算平衡)
2、会计分录及其分类
3、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
4、试算平衡的涵义以及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第五章 会计凭证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问题。学习本章要求掌握会计凭证概念及种类,理解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二、考核内容:
(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1、会计凭证的涵义 2、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二)原始凭证
1、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2、填制原始凭证的基本要求 3、原始凭证的审核
(三)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2、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3、记账凭证的审核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管理
1、会计凭证的传递 2、会计凭证的保管
第六章 会计账簿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各种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的意义与作用,掌握会计账簿设置的原则以及会计账簿的种类;熟练掌握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格式、登记依据、登记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核算需要选择相应的账簿。掌握登记账簿的要求、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平行登记的要点以及错账更正的方法。
二、考核内容:
(一)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1、账簿的概念 2、账簿设置的原则 3、账簿的种类
(二)会计账簿的登记
1、账簿的主要内容及其登记要求
2、三栏式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3、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
4、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三)错账的更正方法
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的适用情况和具体运用。
第七章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在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的基础上,为了保证账簿记录准确性,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期末应进行账项调整。学习本章,要求了解编制报表前的具体工作,掌握对账的概念和内容、权责发生制下期末账项调整。了解结账的概念与方法,分清实账户与虚账户,熟悉存货的盘存制度,掌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熟悉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掌握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二、考核内容:
(一)对账的主要内容: 账证核对 账账核对 账实核对
(二)期末账项调整
1、权责发生制的涵义 2、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
(三)结账
1、结账的概念与方法 2、实账户与虚账户的区别
(四)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的概念及种类
2、财产清查的方法
①货币资金的清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②实物财产的清查(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
(五)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1、库存现金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2、实物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存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3、应收账款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4、坏账准备——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
第八章 财务会计报告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对经济活动定期进行总括反映的方法,即财务会计报告。学习本章,要求了解现金流量表的概念、格式,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结构及相关项目的填列方法。
二、考核内容:
(一)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1、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2、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3、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二)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
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常见项目的填列)
(三)利润表
1、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 2、利润表的结构 3、利润表的填列方法
(四)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的概念 2、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五)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概念 2、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
第九章 企业会计核算循环实例
一、考试要求:
本章通过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较详细地阐述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企业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财务成果等业务内容,账户设置(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和主要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掌握供、产、销过程及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等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考核内容:
(一)资金筹集业务的主要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1、投资人投入 2、借入资金
3、掌握下列账户的运用:“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短期借款”、“财务费用”等账户
(二)企业供应过程业务的主要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1、固定资产购置的核算;
2、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材料采购成本的组成、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3、掌握下列账户的运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原材料”“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账户。
(三)企业生产过程业务的主要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1、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
2、掌握制造成本项目的含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核算和结转完工产品的成本,有关会计分录的编制。
3、掌握下列账户的运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库存商品”等账户。
(四)产品销售过程业务的主要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1、掌握产品销售实现的标志,计算和结转已售产品的销售成本,销售商品业务的核算。
2、掌握下列账户的运用:“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收票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等账户。
(五)利润形成及利润分配业务的主要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1、财务成果的含义及利润计算公式
2、利润总额的构成与利润分配的顺序
3、掌握下列账户的运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盈余公积”、“所得税费用”、“应付股利”等账户。
第十章 账务处理程序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如何组织好会计核算业务问题。通过学习,要求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意义。了解科目汇总表以及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掌握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以及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和特点、步骤、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二、考核内容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概述
1、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
2、设立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要求
3、掌握处理程序的种类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及特点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
3、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1、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2、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四)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2、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4、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组织
(本章不列入考试范围)
注:①考题类型
• 单项选择题 • 多项选择题 • 判断题
• 计算题 • 综合题
②考试用书
《会计学基础》(第四版) 朱继民 魏朱宝 主编 安徽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 中级财务会计(占40%)
中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刘永泽、陈立军主编,第三版)
2016年会计学专升本《中级财务会计》考试大纲
一、说明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根据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结合会计改革的实践,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介绍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是本校会计专升本必考的一门专业课程。
【教学内容】
货币资金、存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以上内容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二、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货币资金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货币资金的核算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库存现金
1、现金的管理;
2、现金的序时核算;
3、现金的总分类核算;
4、现金的清查。
第二节:银行存款
1、开立和使用银行存款账户的规定;
2、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
3、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
4、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第三节:其他货币资金
1、其他货币资金;
2、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第二章:存 货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存货的含义、种类,熟练掌握存货增加、发出、期末计量及清查1等方面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存货及其分类
1、存货的概念与特征;
2、存货的确认条件;
3、存货的分类。
第二节:存货的初始计量
1、外购存货;
2、自制存货;
3、委托加工存货。
4、投资者投入存货。
第三节:发出存货的计量
1、存货成本流转假设;
2、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3、发出存货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存货的期末计量
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3、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4、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
第五节:存货的清查
1、存货的清查的意义与方法;
2、存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第三章:固定资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固定资产的含义、种类与计价,熟练掌握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及处置等方面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
1、固定资产的含义及特征;
2、固定资产的分类。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1、固定资产的确认;
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外购、自建、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盘盈)
第三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固定资产的折旧
2、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第四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1、固定资产处置的含义及业务内容;
2、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第四章:无形资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无形资产的特征、确认、内容、分类及计价,掌握无形资产核算的账务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无形资产概述
1、无形资产的含义及特征;
2、无形资产的分类;
3、无形资产的确认。
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1、外购;
2、投资者投入。
第三节: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1、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
2、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的原则;
3、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账务处理。
第四节: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1、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确定与复核;
2、无形资产摊销方法;
3、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
第五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1、无形资产的出售;
2、无形资产的出租;
3、无形资产的报废。
第五章: 负 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负债的性质与类别,掌握流动负债的会计核算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负债概述
1、负债的定义及确认条件;
2、负债的分类。
第二节:流动负债
1、短期借款;
2、应付票据;
3、应付账款;
4、预收账款;
5、应付职工薪酬;
6、应交税费;
7、应付利息;
8、应付股利;
9、其他应付款。
第六章:所有者权益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性质与构成,掌握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投入资本
1、投入资本概述;
2、投入资本的会计处理。
第二节 资本公积
1资本公积概述
2资本公积会计核算
第三节 其他综合收益
1其他综合收益概述
2其他综合收益会计处理
第四节:留存收益
1、留存收益的性质及构成;
2、留存收益的会计处理。
第七章:期间费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期间费用相关概念,掌握期间费用的确认与会计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销售费用
1、销售费用的内容;
2、销售费用的核算。
第二节:管理费用
1、管理费用的内容;
2、管理费用的核算。
第三节:财务费用
1、财务费用的内容;
2、财务费用的核算。
第八章:收入和利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收入和利润相关概念,掌握收入和利润的确认与会计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收入
1、收入及其分类;
2、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一般、折扣折让、退回)
3、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第二节:利润
1、利润及其构成;
2、本年利润的结转与分配。
注:①考题类型
• 单项选择题 • 多项选择题 • 判断题
• 计算题 • 综合题
②考试用书
《中级财务会计》(第四版) 刘永泽 陈立军 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