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执行力”试题就是考查大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代表性的能力有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情景应变能力、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能力。不管是哪个能力,都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准确”。不管是上述哪种能力,都要求考生准确的掌握题中的信息。一方面要求考生破题要准。要明白出题人的命题意图,才能够保证有针对性的去解答此题。例如,你市湖泊污染比较严重,你是环境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市政府让你组织一次“保护湖泊宣传周”活动,你应该怎么办?此题很显然是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出题者的意图也很明显,通过这道题目来看看在日后的工作中,考生能否很好的处理此类事件。另一方面,考生要准确的定位自己在题中的身份。身份不同决定你做事的程序及方法都不一样。例如,你是大学生村官,被下派到某村作为村长助理。某天你正在值班,接到村民跑来告知,村口有辆拉水果的货车翻车了,水果撒了一地,村民听闻之后去哄抢水果了,此时,你将怎么办?这道题目中你的身份是村长助理,当你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要报告村长。而如果你是村长,那此时可能打急救电话的同时,增派人手去处理。不同的身份,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和处理方法。
2.“可行”。所谓的“可行”,就是看大家答题的内容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能从实际出发,还是像有些同学事前准备的那些套路化的表述。在考场上谁答套路化的表述谁的命就在那一刹那定格。因为从侧面反映出该位同学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假设你是一实小学的负责人,现在有一残疾人学校的同学要来你们学校参观,并组织一些列的活动。假设让你来组织,你怎么组织?有的考生在答此题的过程中,可能忽视了题目中残疾学校的特殊性。有些同学既然在组织活动时,说为了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既然组织绑腿游戏。这很显然要不是一个套路化的表述,要不就是审题不认真。不管怎么样,这是一种没加思索,不具备可行性的答法,这种答法肯定得不到高分。所以不管是以上哪几种能力的考查,都需要大家在答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实践性、可行性。
3.“有条理”。一个完美答案的呈现,不单纯是内容的丰富性,还需要有完美的结构。所以提醒大家,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条理性。